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申报网站

成果主要内容


        (一)双驱动:项目与需求结合,找准培训发力点


        (1)坚持项目引领驱动,落实国家政策精神

        积极贯彻国家乡村振兴、技能强国等重大政策精神,主动承担培训使命与责任,保证项目高效实施,打造县域技能人才发展生态链,提升县域产业发展质量。


        (2)坚持社会需求驱动,满足县域人才需求

        面向社会、服务产业,通过调研走访,精准掌握人力资源需求,有针对性开发、设置、实施各类培训,最大化破解“转岗难”“就业难”和“用工荒”问题。


        (二)四对接:搭建资源共享平台,强化利益主体协同性


图2 产教融合资源共享平台示意图

        (1)对接政府,构建政行企校联动的培训实施体系

        依托人社局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基地、就业再就业培训基地、创业培训基地;依托应急管理局建立安全生产及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基地;依托组织部建立了县域特色人才项目基地;依托总工会成立职工职业技能培训中心;依托中华职教社建立温暖工程培训基地。学校被认定为省民营企业人才培训基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基地、省首批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社会培训评价组织、省特种作业人员培训与考核基地,职业培训形成了“基地+项目”管理机制。

        学校建立对应的技能培训实施机构,成立技能培训科、创业培训科、社会培训科、职业能力建设处、安全生产培训中心、成人学历教育等六个部门。突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立了招生、培训、就业一体化运行机制,实现了培训管理的专业化、制度化。



图3 政行企校联动建立培训基地分布图


 


        (2)对接产业,构建支撑技能人才成长的服务体系

        充分发挥“迁安市职业教育集团”的组织功能,与153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在45家企业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8个“厂中校”,43家企业在学校建立职工培训基地,共同推进场地、师资、设施等资源共享,促进培训链条延伸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立了训前了解需求、训中注重质量、训后支持服务的“全程式”服务体系,组建了马兰花志愿服务队和白杨乡村振兴服务队,义务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技术技能以及后续支持服务。



        (3)对接标准,构建基于职业能力的课程体系

        按照职业标准开发课程标准,搭建基于职业能力目标和项目教学为主的课程体系。对于特种作业、下岗职工再就业等相对具体明确的项目,对接国家职业标准以流程化的方式进行培训;对于温暖工程、巾帼素质教育培训、SYB创业培训等相对抽象复杂的项目,采用模块化教学方式,课程模块相互独立又关联。


图6 特种作业安全生产培训重点工程课程体系


        (4)对接学员,构建适合成人学习的培训资源包

        成立教学研究小组,结合课程体系建设,充分分析不同项目学员特点,精选培训教材,优化培训内容,每个项目制定了对应的培训资源包,包括教学课件、电子教案、操作视频、典型案例、模拟试题和考核标准等。


        (三)六提升:注重提高培训质量,培树职业培训品牌


        (1)提升培训对象针对性

        根据不同群体技能需求,实施“订单式”“点餐式”精准培训,落实“一项一案、一企一策、一村一品”。开展特种作业安全生产培训,具体完成高压电工、低压电工、焊工、天车、压力容器、电梯作业、叉车等培训内容;以“点亮创业梦想、助推小微创业”为宗旨开展SYB创业培训;依托迁安市免费技能培训基地,完成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培训、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培训;坚持高端引领,开展企业管理人员、高级工、技师等高技能人才培训,为企业职工搭建定级、晋级平台;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培育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和社会服务型职业农民;学校还相继承接了公务员、畜牧防疫员、农村党组织书记与村主任、治安员、残疾人等培训任务,充分彰显了全方位服务社会发展的特色优势。


        (2)提升培训模式创新性

        不同培训项目结合学员特点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培训模式,特种作业安全生产培训构建了“行业、企业、学校”三位一体的培训模式,SYB创业培训形成了“政府搭台、行业合作、镇乡参与、学校唱戏”的四位一体培训模式。在疫情防控背景下,实施“课堂面授+网络教学”培训模式,强化育训结合、招培送一体。

 

        (3)提升课程内容时代性

        坚持育德与修技并举、立德树人与服务社会并重。在培训过程中注重培育和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将思想道德、职业道德、质量意识、法律意识、安全健康等要求贯穿职业培训全过程。


        (4)提升教学方法灵活性

        结合成人学习特点,精准对应不同项目学员的具体需求,精心设计课堂,恰当运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头脑风暴等参与性培训方法,实现了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和因人制宜,有效增强了培训吸引力。


        (5)提升师资建设系统性

        遵循“校企跨界、专兼共建、名师引领、一专多能”原则,促进师资建设系统化,打造优质培训师资团队。通过组织教师参加省培国培、专题培训和政策法规学习,开展教师入企研修,吸引行企专家、大师进入教学团队等方法,实现师资队伍建设系统化、优质化。


        (6)提升培训效果实践性

        组织高校毕业生、新型职业农民、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岗人员、退役军人、贫困人员、残疾人等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增强了重点群体的就业创业能力;实施企业职工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大幅提升了职工技能水平;大力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提高了他们的专业知识水平、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组织有创业意愿和培训需求的人员参加SYB创业培训,提升了创业创新能力和创业带动就业水平。

2022-10-09
浏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