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B创业培训是一项以创业促就业的培训项目,为进一步扩大SYB创业培训的影响力,带动更多人就业,我校以示范校建设为契机,根据迁安实际情况,把SYB创业培训作为学校的特色项目之一。通过两年的项目实施,SYB创业培训形成了一套“四位一体”的培训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效,助推了大众创业。
(一)实施背景
迁安是一座以钢铁产业为支柱的工业化新兴城市,“十二五”期间,迁安市实施“四五”转型攻坚计划,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区域内剩余劳动力和新增就业人数明显增多。迁安市就业局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迁安市27.04万农村劳动力中未就业或未充分就业的有30,000余人,每年新增劳动力近8,000人,就业压力显著增加。
迁安职教中心自2004年开展SYB创业培训以来,每年培训200人左右,虽然在培训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由于培训范围和对外宣传、后续服务等不足,培训人数和创业成功率始终没有显著增长。特别是在迁安市调整产业结构大背景下,大众创业将成为助推迁安经济发展、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举措。我校的SYB创业培训现状已经不能适应迁安转型发展需要,急需在原有培训基础上摸索出一条符合迁安实际的培训模式。
我校结合迁安实际,对接社会需求,摸索建立了“四位一体”的SYB创业培训模式,帮助迁安百姓搭建创业技能学习平台,提供创业智力支撑,提升SYB创业培训的规模和质量。
(二)基本思路
按照国家以创业促就业的政策导向,借助迁安市大众创业,民企二次创业的契机,打破学校单一培训的传统模式,主动与政府、行业部门、基层乡镇等部门联系,使培训走出学校,营造全民大培训的氛围,形成培训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三)建设目标
以国家创业政策为指导,结合迁安实际,构筑以政府为主导,学校实施为主体,依托迁安市就业服务局、工信局、财政局、民政局、共青团等部门,联合镇乡,实施“政校行镇”四位一体的SYB创业培训模式。
以迁安市全民创业政策为契机,依托“四位一体”SYB创业培训模式,实现SYB创业培训人数和创业成功率的双突破,力争每年培训800人,创业成功率达到40%。
(四)实施过程
1.依托政府,构建SYB创业培训平台
首先成立由就业服务局、财政局、工信局、工商局、银行等行业专家组成SYB创业培训指导委员会,对整个培训项目提供政策咨询和指导服务。
其次与就业服务局合作开发SYB创业培训网络报名和监管查询平台,培训学员足不出户实现网上咨询和报名,也有利于就业局对整个培训进行监管查询和指导。
同时我校通过电台、电视台、报纸、印发宣传材料等形式,大力宣传SYB创业培训,使大众创业的理念深入人心。在迁安电视台开办了《创业明星》专栏,进行SYB创业培训和创业明星专题报道,每周一期,宣传国家的就业创业优惠政策和创业典型的先进事迹,同时又在《迁安时讯》做了多期报道。通过典型引路,激发其他有创业愿望的劳动者积极创业。
2.联系行业部门,充分发挥其在培训中的桥梁纽带作用
在大众创业人群中,一些特殊群体是SYB创业培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大学生群体、退伍复转军人群体、妇女群体等。针对这些特殊群体,学校有针对性地联系相关部门和行业,获取信息和相关资料。针对大学生群体,我们主动与共青团迁安市委和就业局联系,了解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状况和创业意向。通过团市委和就业局把国家的SYB创业培训政策和相关情况传递给他们,并及时走访,把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集中起来,具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训。与民政局积极沟通,结合复转军人就业需要进行岗前培训,根据复转军人委培意愿,选择有创业想法的人员进行SYB创业培训,与民政局签署托管培训协议,学校负责培训的全程工作。与市妇联建立合作关系,成立妇女巧手创业示范班,引导妇女利用一技之长参加创业培训。
通过与多部门、行业的合作,充分发挥其在培训中的桥梁纽带作用,挖掘SYB创业培训的人力资源,利用学校的培训主体功能,形成托管式SYB创业培训的新局面。
3.联合乡镇,确立其在培训中的基础性作用
为扩大SYB创业培训范围,我们深入迁安市19个乡镇,发放自行编制的《SYB创业培训宣传推介手册》5000余册,便于群众了解创业政策,咨询创业问题。发放培训学员需求表1600份,开展群众调查问卷2000多份。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的宣传,“参加SYB创业培训,提高创业能力”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在全市营造了浓厚的创业氛围,提高了社会各界支持参与创业的积极性,对SYB创业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结合群众调查问卷和需求表的统计结果我们发现,93%的培训学员希望在家门口就能接受培训,即节约出行成本,又能够提升培训效果。为方便群众就近参加培训,我校与乡镇社保部门积极联系、协调,先后在13个乡镇成立SYB创业培训教学点,基本覆盖迁安市所有乡镇。乡镇教学点采取镇乡社保站负责组织报名,提供场地和教学设施,我校负责实施教学和提供培训后续跟踪服务的合作办学模式。这种合作办学新模式发挥了乡镇社保部门对当地培训学员熟悉的有利条件,便于将学员进行分类培训,减少学校非教学因素的干扰,也有利于学校将主要精力放在教学培训上。这种培训模式实现了多方共赢局面:学员满意实现了就近培训;当地乡镇满意,小微企业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学校满意,培训人数大量增加,创业成功率极大提升。
4.立足学校,发挥其在培训中的主体作用
学校是整个SYB创业培训的主体,在培训过程中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SYB创业培训项目针对的是成年人,而参加培训的成年人在知识文化程度、社会阅历、年龄、性别、能力、社会需求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别,既有经验丰富的微型企业主和个体工商业主,也有文化知识低,甚至于没有任何相关实践经验的人员,其经营项目和从事的职业也各不相同。因此授课方式要照顾到大部分学员的接受能力,以实用、够用为前提,根据成人学习的规律,结合学员的特点,大量运用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头脑风暴法、游戏法等教学方法,构建参与性、互动式培训教学模式。通过灵活多样、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引导学员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加强教师与学员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反馈。
针对培训学员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我校继续搞好创业培训后续跟踪服务,帮助学员提高创业成功率,降低创业风险与损失。
搞好项目资源开发,推介创业项目
在培训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些学员找不到合适的创业项目。为此,我们从就业服务局、相关咨询机构、工商部门、网络平台、社会各界多渠道收集和开发创业项目,建立创业项目资源库,供学员自主选择或推荐适合学员自己的创业项目。
建立创业孵化基地,提供经营场所
争取财政局、就业局等政府有关部门支持,创立迁安市民乐家居创业孵化基地,为缺乏创业经验和经营场地的创业者提供一段时期的创业孵化,帮助其在市场(基地)内完成创业见习,丰富创业体验,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为参与市场竞争,促进企业的生存发展奠定基础。
帮助学员享受优惠政策
利用与就业局、财政局等单位合作的政策优势,帮助符合条件的创业者及时享受到培训补贴、税费减免等扶持政策。对那些SYB创业培训合格并制定了创业计划书的学员申请小额担保贷款,配合劳动保障部门、担保机构和银行做好学员资质审定、项目评估及相关审核工作。
建立创业咨询专家库,免费提供创业咨询
针对SYB创业培训学员在创业和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各样问题,我校建立了由工商、税务、财政、环保、卫生、就业等方面创业指导专家、成功企业家组成的专家库,针对学员在创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提供咨询和指导,帮助创业学员不断提高创业经营能力、降低创业风险。
除了从以上方面入手外,还采取了诸如建立创业网络交流平台、集中答疑、学员交流联谊会、创业案例库、建立马兰花志愿服务组织等措施来搞好后续跟踪服务,使创业学员得到实在的优质的创业后续跟踪服务。
(五)保障条件
1.建立完善的SYB创业培训师资队伍
建立了一支专兼结合的SYB创业培训师资队伍。先后有4名教师参加河北省SYB师资培训班,5人参加人社部组织的SYB创业师资能力提升项目。具有国家认证的SYB专职教师7名,聘请河北省创业帮扶指导专家、行业专家和小微企业创业明星为SYB创业培训兼职教师10名,定期来校授课,具有针对性的解决培训学员遇到的实际问题。理论上专职教师作指导,实践上兼职教师作顾问,实现了专兼结合的培训师资队伍。
2.配备完善的SYB创业培训教学设施
示范校建设实施的两年时间里,我们成立了小企业家诊室1个,配套了信息化教学设备。按照SYB培训教学要求,配备专用教室2个,移动多媒体设备2套。结合实际形成了符合迁安本地的SYB创业培训课程体系。根据社会需求和培训学员特点,开发了适合不同人群培训需求的电子教学课件、试题库、小微企业创业案例库。软硬件设施的不断完善为创业培训服务提供了强有力保障。
(六)建设主要成果和成效
1.SYB创业培训环境和条件显著改善
依托就业局和工信局成立了创业孵化基地和中小企业培训基地,在13个镇乡成立SYB创业培训教学点;联合创业成功企业建立迁安市乡伊香农林专业合作社和零起点孕婴用品店2家培训学员示范园地。
2.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两年来,通过“四位一体”培训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已培训合格学员1932人,成功创业812人,3名学员被评为2014年唐山市百名创业明星,1人被评为河北省创业巾帼英雄,1人被评为全国农产品百名经纪人,SYB创业培训的开展带动了迁安市4122人就业,迁安电视台、迁安时讯、唐山电视台、河北职称网多次报道我校SYB创业培训和创业明星,SYB创业培训已经成为迁安百姓创业的助推器。
(七)体会与思考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成为国家助推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我校开展的SYB创业培训项目顺应时代潮流,符合地区转型发展需要,借助示范校建设的契机,SYB创业培训的软硬件条件得到改善,培训效果日益显现,百姓满意率明显提高,社会关注度日益增强,SYB创业培训已成为迁安职教中心的一张名片。
在新的基础上,我校的SYB创业培训应乘势而上,及时总结经验,推介成功典型,联合行业、部门进一步加大推介宣传,形成合力,更快的推动SYB创业培训的开展,营造更加浓厚的创业氛围,使SYB创业培训成为小微企业家成长的摇篮。
校村合作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迁安职教中心1983年建校以来,秉承“学好专业,建设家乡”的校训,始终坚持“农科教结合,教学用并举”的原则,面向农村、面向农业,突出农科类专业办学,走出了一条“校村共管,特色教学”的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之路,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一)建设背景
2010年迁安地区生产总值748.7亿元,农业生产总值37.3亿元,仅占GDP的4.98%。以杨各庄镇代家沟村为例,人均土地4.2亩,土地纯收入每亩仅为502元。增加农业从业人员收入对于迁安这个“因铁而起,因钢而兴”的资源型城市来说,已经迫在眉睫。迁安要打造规模农业、园区农业、观光农业、设施农业、精品农业,就必须有一大批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俗话说:穷在口袋,根在脑袋。农民农业知识的“穷”让我校农业工程系教师感到责无旁贷,改变传统的“黑板种庄稼”教学模式,探索出既符合农业生产实际,又符合时代发展特征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途径是我校专业教师的首要任务,通过开展校村合作---把教学点直接设在行政村开展教学和管理工作,打造了农科专业教学的“迁安模式”。
(二)建设目标
1.传授农民技能 帮助农民致富
学一门技能,增加就业能力对于许多中青年农民来说,既是迫切的要求,又是现实的选择。根据农事季节、存在问题及农民所需,安排相关的老师、专家下乡讲课,进行田间地头指导或开展培训。做到有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解决,减少农民的损失,增加农民的收入。
2.启迪农民智慧 转化农村风气
改革开放30余年来,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经济发展时期,综合国力迅速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但是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不可能避免社会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冲突,迁安发展现状亦如此。送教下乡通过专题讲座等形式,宣传国家的惠民政策法规,规范农民文明礼仪,让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3.转变服务观念 提升教研水平
我校专业教师理论教学经验丰富,由于缺乏生产实践经历,限制了实践技能的培养,部分教师实践教学经验不足。通过校村合作、特色教学,不但讲起理论来呱呱叫,指导农民农业生产实践时也要底气十足。
(三)建设过程
1.认真调研,确定合作村庄
为了校村合作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结合迁安围绕生态绿城建设,打造国家级休闲农业示范园区、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和环京津蔬菜供应基地示范区的政策契机,对全市范围内农业产业突出的村庄进行了认真摸排。
白羊峪休闲农业观光区:以大崔庄镇白羊峪、石梯子沟、步步川、商庄子为主的10个村将建设成以“四区”(绿色果品区、特色种植区、生态养殖区、民俗文化区)、“八园”(板栗、核桃、苹果、安梨、樱桃、葡萄、杏、桃八个主题观光采摘园)为特色的白羊峪休闲农业观光区,四区八园种植面积5000亩,观光区年接待18万人次,需具有一定专业基础的从业人员1500人以上,需新增专业技术人才500人以上。
岚龙山观光区:以野鸡坨镇爪村、张都庄、武各庄为主的9个村,开发历史文化、自然景观等资源,打造城区南部旅游、休闲、度假观光区。种植面积2000亩,观光区年接待5万人次,从业人员800人以上,需新增专业技术人才220人以上。
瑞阳生态农业观光园区:以五重安乡瑞阳生态农业园区、苏家沟村、万宝沟村为主,实施智能联栋温室、农产品加工区、现代果业生产与展示温室、环园水系等重点项目,集餐饮、娱乐、休闲、科技展示等为一体。山场种植面积800亩,设施农业种植面积30亩,观光园区年接待10万人次,从业人员300人以上,需新增专业技术人才150人以上。
徐流口休闲农业示范区:以杨各庄镇徐流口为主的6个村,大力开发以“山顶栽松柏,山脚植大枣,丘陵种核桃”的理念,形成立体种植模式,开发登古长城、吃农家饭、赏山林景、垂钓、采摘等各种农业休闲旅游项目。山林面积7000亩,干鲜果品种植面积6000亩,示范区年接待10万人次,从业人员2000人以上,需新增专业技术人才300人以上。
现代科技示范园区:以夏官营镇、扣庄乡、彭店子乡为主,建设集生态休闲、观光采摘、餐饮娱乐、科普体验为一体的千亩现代科技示范园区。辐射带动夏官营镇、扣庄乡、彭店子乡建设万亩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基地,需新增专业技术人才1000人以上。
设施农业园区:以上庄乡、杨各庄镇、彭店子乡为主。建设三个千亩设施农业园区,辐射带动三个乡镇建设万亩设施农业基地,需新增专业技术人才2000人以上。
调研结束后,结合人才需求调研情况以及各村的办学硬件和村干部的和谐管理能力确定合作村庄。到目前为止,共与26个行政村建立了合作关系。
2.加强领导,校村共管
要保证校村合作各项教学任务落到实处,上下贯通的行政管理网络和层层负责的教学管理网络至关重要。一是成立以学校校长为组长,主管校长为副组长,相关处室主任、乡镇主管领导、教学点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上下贯通的行政管理网络。二是选派熟悉农业、热爱农村、专业对口、业务优秀的包村包班教师,明确任务,强化责任,开展教学与管理工作。由主管校长、主任、教研组长、包村教师、任课教师、校内班主任、教学点班主任、班干部、学习组长一起形成分工明确、层层负责的教育教学网络,确保各项教育教学任务顺利实施。
为保证教育教学网络能顺利发挥作用,在确定教学点时重点做到了“定好人,把好关”,定好人就是明确群众威信高、认真负责的村干部为教学点负责人,由他们负责协调组织农民学生参加学习,负责学生出勤和学习纪律;把好关是把好学生入学关,由村干部具体摸排报名村民情况,确保教学点农民学生符合报名条件,将村民报名表交学校,学校安排时间到村统一采集图像和身份证户口本复印件等信息。好的教学点、得力的村干部和合格的学生对保证教学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以实用为前提,改革教学内容
一个村子,一种品牌;一个教学点,一种特色产业。按照产业特点设置课程,开展特色教学是“校村合作”的关键。在开设课程时要充分考虑各教学点不同的地理位置、区域特点和农业产业发展需要,了解农民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真实水平,在此基础上设置科学合理的专业课程,积极开展特色教学。如对以干鲜果品生产为主的教学点,针对教学点所在村实际果树品种(核桃、板栗、苹果、梨、菱枣、杏等)进行专项技术讲解和指导,核桃冬季整形修剪、板栗土肥水管理、梨套袋技术.等专题讲座效果明显。开设的无公害果品生产技术、粮果蔬安全生产知识等课程,能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农产品污染问题,确保生产绿色、高效、优质的农副产品,保障人民群众食品安全。
为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充分利用公共课教学进行特色专题讲座。在教学中我们注重对学生行为规范、文明礼仪等各个方面进行教育,如《百善孝为先》、《家和万事兴》、《餐桌上的礼仪》、《筷子使用十二忌》、《电话礼仪》等讲座,教育农民学生养成文明习惯,讲究文明礼仪,遵守行为规范,恪守职业道德,让文明成为每一位农民学生的自觉行动。
4.课题牵引,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
我们实行教师包村制度,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校村合作的质量取决于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为此,我们要求教师有自己的生产基地,有自己的实验项目、课题,有自己的学生致富典型、示范户。
三年来,《赵庄乡土核桃优种选育研究》、《沟南庄日光温室品种多样化试验》等切合教学点实际的课题让教师们“教有标,研有果”,大大提升了教师的教科研水平。
5.严格考核,校村共赢
严格的考核是巩固校村合作成果的保障。学生成绩评定由过程性考核和结果性综合评定相结合。过程性考核成绩根据学生的出勤情况、课堂学习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习日志、基地管理进行评定。每次上课时教师都要求学生在出勤表上签字,教师按学生考勤信息表核对,将出勤情况作为学生成绩评定、奖惩的依据。结果性成绩考核主要指期末考试,考试形式采用试卷考试。
(四)成果和成效
1.推动了产业发展
三年来,我校专业教师积极帮助沟南庄村改变多年的黄瓜单一品种生产模式,成立了“支部+合作社”型的沟南庄村杰园果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注册了“杰园”牌绿色蔬菜商标,两年里新增日光温室58个,大棚66个,新增种植户53个。
步步川教学点青核桃母产量达到3万斤,板栗亩产量达到13万斤,增产18%。产品注册的“富满川”绿色有机商标,是河北省名优产品,销售渠道畅通,价钱要比一般产品高出20%左右。
擂鼓台教学点结合我市北部“绿道”建设的优惠政策,在我校教师的建议谋划下,发展核桃100亩,种植约5万株。
2.提高了教师专业水平
唐山电视台的《三农大视野》节目曾先后邀请刘志老师和曾兆民老师主讲《核桃整形修剪》和《葡萄的冬季修剪》课;《迁安时讯》先后发表题为《转变思路求发展、专业技术惠民生》、《田间地头的课堂》的专版文章;唐山晚报登载题为《课堂,开在广阔田野上——迁安职教中心“送教下乡”纪实》记者采访文章,把我校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教师把技术送到田间地头,把温暖送到百姓心头的动人画面定格在了校村合作的舞台上。这些都是全体职教涉农人共同努力的结果,同时也是专业水平提高的有力见证。
3.提升了全民素质
我专业教师主讲《百善孝为先》专题深深打动了学生,课堂上经常会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迁安电视台对讲座进行了报道。河北职成教网、迁安时讯以《让文明之花开在乡村沃野上》为题,报道迁安职教中心的系列教学活动。校村合作以来,共有沟南庄、后窝子等16个教学点被评为文明生态村,隔滦河、石梯子沟、白羊峪获唐山市最美乡村称号,白羊峪是河北省首批乡村旅游示范村,2012年9月入选中国最美乡村。
(五)支持保障
1.组织管理保障
建立教师下乡工作、学习生活制度,教学点管理人员工作制度。各教学点教室固定、实习实训基地落实到位,教学设施齐全,配置了校村合作教学专用车辆。
2.经费保障
对于下乡上课的教师,给予下乡补贴。遵循“校村合作、校村共管”原则,对于教学点教学设备损坏、添置等情况学校应与村、镇共同保管、维护,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3.多部门联合支持
对于表现突出的致富典型、生产能手,农业局、科技局等政府部门积极扶持,让农民在发家致富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民政部门也对贫困农民家庭给予了有效的帮扶,保证他们正常的农业生产和生活。
(六)启发和思考
1.教学保障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
尽管多方努力,但是目前存在专交通工具不足、教学点设施较简陋、实训条件不足的情况,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
2.建立相应的经费保障制度
新型职业农民的教育和培训需要多层次、多形式、广覆盖、经常性、制度化、常态化,对于有相应的农民教育培训经验和师资力量的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应该给予相应的补贴。
3.师资队伍素质有待加强
农民生产经营中的问题和困难千差万别,一部分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存在欠缺,业务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
培训课堂入企业 满足市场拓服务
自2016年创建精品校以来,特种作业安全生产培训不断改革培训思路,把培训班扎根到了企业,至2017年初实现了区域企业的全覆盖,为企业的发展和飞跃提供了保障。满足了市场需求,构建了行业、企业、学校三方共赢的培训新模式。
(一)市场分析
以往的培训存在着模式固定、内容刻板、服务僵化等问题,在社会培训机构的竞争下,我校培训曾经一度进入低谷,陈旧的服务模式不能很好地适应新形势下市场的要求。如何化解这一发展困境成为我校亟待解决的问题。压力催生改革动力。我校安全生产培训项目团队人员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经过多次实践探索,走出了一条符合实际又特色鲜明的培训模式。
(二)创新目标
1.建立灵活多样的服务模式,实现大集团“培训入企”和社会个体“分批培训”两种培训方式,提高培训项目的社会服务力。
2.构建“行业、企业、学校”三方共同实施的培训模式,打通培训机构与企业间的屏障。
3.拓展培训项目和服务范围,使我校安全生产培训中心稳步前行。
(三)实施过程
1.探索培训新模式
2016年初,我校培训中心教师通过走访企业、市场调研,掌握市场需求的第一手资料。通过调研得知,已有的培训模式固定,培训时间往往与企业生产相冲突,员工对培训手段不能完全接受。2016年5月,我校进行大胆尝试改革,与荣信钢铁有限公司开班试点,采取“送教入企”的思维模式,把培训课堂搬到企业现场。第一次开班探索,有40名特种作业员工参与培训。
根据问题,我中心教师进一步了解各个企业的实际情况,并深入分析总结,针对不同企业制定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创新培训方法,“量身定制”培训内容。2016年12月,与九江线材签订合作关系,并于2017年1月17日顺利开班,此项培训的落地,意味着我校安全生产培训覆盖了整个迁安市域。
3.改革培训课程体系
以往培训结果只强调过关率,培训课程只局限于与考试有关的内容上,而忽略了实践需要和科技发展。我们来到各个企业进行广泛调研,长驻企业了解现代工艺,了解科技发展方向。根据对调研结果深入分析我们对培训课程进行了改革,把整个培训课程分为了固定培训课程和动态培训课程。
(四)条件保障
1.资质保障
2005年我校特种作业安全生产培训项目取得了“四级安全生产培训机构”资质证书,并于2008、2011年两次顺利通过省局复审验收。2013年9月,晋升为“三级安全生产培训机构”,并顺利通过验收。2016年,河北省将职中确立为全省特种作业实操考试点,让职中的安全生产培训工作更上一层楼。
2.师资保障
学校积极加强教师管理,制订了资质教师定期学习制度,每月进行一次业务培训。现在,培训中心有具备培训资质的教师15名,全部为本科以上学历、中级以上职称,期中2名教师取得国家注册安全师。
3.硬件环境保障
面对新的形势,学校加强了安全生产培训工作的硬件建设,配备了报名接待大厅,建成校内实操培训车间6个,容纳60—200人的理论培训教室6个、高标准安全培训教育展室1个、标准化计算机网络考场2个。2016年6月又被确立为河北省特种作业实操考试点,学校新建了唐山市安监局考试中心,包括能容纳60人的标准化计算机网络理论考场;实操考场;配备材料室,考务办公室,监控室,候考室等区域,总面积达931平米。
(五)主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