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师资建设 >> 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发展规划(2)

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发展规划(2)

2021/09/16
浏览量:

思想政治课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

        落实提质培优行动计划,根据专业人才培养需要,组建“六合一”结构的教学团队:以校内思政课骨干教师为主体,依托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的专家资源,吸纳迁安市委党校、迁安市教研训中心政治教研室、北京求实职业学校政治教研组为共建单位,同时聘请合作企业的道德楷模担任兼职教师。六方教师发挥各自优势,分工协作,以大学思政教授为顾问,以市委党校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定向、教研训中心政治教研室为“三教改革”的教学指导,以北京求实职业学校政治教研组为协同共建,以校企共育的合作企业为实践基地,确保了教学团队的先进性和发展性。团队有明确的发展目标、良好的合作精神和梯队结构,老中青搭配、专业技术职务结构和知识结构合理,共同打造有特点、有实力和有影响的思政课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一、建设目标

        (一)总体目标

        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培养“德才兼备”的技术技能人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开展课题研究,提高思政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师德修养、理论功底和专业素养。探索创新思政课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开展思政课课堂教学革命。探索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模式和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建设一支结构优化、富于创新、成果突出的教学创新团队。

        (二)具体建设目标

        1.全面提升教师素质能力。组织开展理论学习,参加新课标和“三进”等省培、国培项目,扎实开展教研活动,培养1名教学名师,2名骨干教师,打造1个名班主任工作室。

        2.创新思政课教学模式。实施情景式、体验式、案例式、启发式和讨论式等教学法,构建“多维融合”教学模式。遵循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目标,坚持德技并修、育训结合,推行多元主体评价和多样化评价。创建1个思政示范课堂。

        3.形成特色鲜明的德育案例。分工协作,优势互补,培育具有中职特点的3个课程思政教育案例。发挥职教名师和道德楷模的示范带动作用,打造2个德育特色案例,提炼一系列可推广的德育典型经验和特色做法。

        4.课程资源库建设:做好思政教学案例、微课、教学片段、课堂教学实录等素材创建工作,开发优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开展合作建设学科教学资源库。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文化育人。

        二、建设任务

        (一)提升教师政治意识,加强团队运行管理

        1.明确目标,实现团队健康高效运行。以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全面提高每位教师的政治站位和政治能力,打造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教师队伍。建立和完善团队负责人的选拔任用机制、团队成员的考核奖惩机制、团队目标的考核与修正、团队成员的流动机制与长效机制。在内部形成良好的交流协作、互帮互助的氛围;对外形成稳定有力的整体合力,实现团队长期稳定健康高效运转,保证团队各个目标的实现。

        2.坚守初心,长期开展团队师德师风建设。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初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四个相统一”,做“四有”好老师,推动全员全程全方位“三全育人”。团队教师模范遵守《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坚守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立教,让师德高尚的人讲思政课,团队负责人及教师无违反师德师风情况。

        3.指标引领,优化团队教师考核评价。实施项目绩效评价管理,开发基于职业教育教师创新团队建设关键绩效的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常态化、可持续发展的绩效评估、诊断改进、考核评价和激励奖惩机制。以教学为中心考核教师工作业绩,实行教师自评、学生评价、同行评价、企业评价等全方位、多形式综合评价模式,采取精神奖励、物质奖励相结合的激励方式,激发教师工作动力,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教师素质能力

        1.建立健全团队管理制度,落实团队工作责任制。制定省内一流、对标全国的团队建设方案,整合校内外优质人才资源,组建多元合作、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优化团队人员配备结构。按照专业领域和优势特长,由6所立项单位建立协作共同体,完善校企、校际协同工作机制,推进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增强立项单位之间的人员交流、研究合作、资源共享,在团队建设、人才培养、教学改革等方面协同创新,促进团队建设的整体水平不断提升。

        2.制定团队教师能力提升方案和能力提升测评方案,确定能力发展路径以及能力标准。实施教师“五阶”培养和“四维”培训,按照新任教师、合格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五个阶段,从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学生教育管理能力、实践能力四个维度,构建全程化、进阶式、全方位教师职业发展培养体系。强化岗前培训、岗中实践、岗后提升,发挥团队带头人领航者的辐射带动作用,共同研讨、切磋经验、观摩交流,从而产生协同效应,促进教师个人成长,团队成员专业水平整体提升。

        3.团队成员分工明确,优势互补。团队组建按照专业领域和优势特长,由6所单位15名专兼职教师组成。由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党总支书记党胜利担任团队顾问,负责团队建设指导、师资培训、项目提炼和成果推广;校内思政课和德育教师负责课程教学、示范课堂创建、活动实施、案例总结和成果推广;迁安市委党校贾玉洁负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定向和师资培训;迁安市教研训中心政治教研员张秀君负责“三教改革”的教学指导和师资培训;北京求实职业学校政治学科带头人贾若负责教学教法创新、协同共建和成果推广;企业道德楷模赵雅楠负责社会实践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团队成员平均年龄43岁,均具有中级以上职称,高级职称7人,占比47%;研究生学历6人,占比40%。

        (三)实施六项重点任务,推动项目建设落地执行

        1.开发利用实践教学基地。充分利用学校建有的校史长廊,爱国、德育、法制园地,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园地,与课程教学相结合,实现文化育人。校外已建设有石梯子沟村、轩辕阁等两处德育实践基地,建有正元包装、葵花药业等两处职业能力提升基地。整合利用迁安当地文化旅游资源,计划建设迁安市博物馆、春瑞书院、杨家坡民俗文化馆等3处德育实践基地,计划建设贯头山酒业、绣娘手工坊等两处职业体验实践基地。

        2.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论述,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推进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度化,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和《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纲要》,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的发展史教育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统筹勤工俭学、实习实训、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环节,系统开展劳动教育,加强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职业行为习惯培养,加强职业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等专题教育。

        3.德育是中职生的第一品牌,通过系统的团队建设,打造中职生响亮的名片。学校大力实施“一三五七九”校园文化建设工程,凝练了校园文化建设十大品牌,构建“白杨”文化建设体系,“朴、勤、直、毅”迁职精神,激励和感召师生自觉践行“一训三风”,助力学校打造升级县级职教中心发展的“迁安样本”。

        4.助力“白杨”班主任工作室建设,发挥班主任工作室的辐射、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班主任相互交流学习,竞赛磨砺,不断增强班级管理能力,提升德育工作水平。

        5.探索创新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融合的育人新模式。推进“互联网+”思政教育的新形态,借助微信公众号、微博、快手等网络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抢占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阵地,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改变传统的一对一、面对面的思政教育模式,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由平面向立体、由静态向动态、由单一向多维转变,不断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子。

        6.探索创新新时代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经过三年建设,不断推进教学改革,建成适应课改需要,具有特色和示范引领作用的“多维融合”教学模式。三年内,建设一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培养教学名师1名,骨干教师2名。

        三、质量控制

        1.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也是中职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为落实新课标的要求,首先对全体思政教师开展新课标培训,帮助思政教师理解和把握新课标对于学科性质、根本任务、核心素养和课程目标的要求。其次,在充分认识新课标重要性的基础上,由学科带头人为全体思政教师上观摩课,全体思政教师运用新课标理论每人上一节汇报课。第三步,教研组开展集体备课,听课评课,深入理论学习和研究讨论,广泛参与各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总结经验做法,全面提高思政课教育教学质量。

        2.制定考核评价机制。以教学为中心,突出质量导向,定期对思政课教学实施情况进行评价;探索长周期评价,开展学期汇报、中期考核与年度验收相结合的考核机制;建立思政课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定期组织校内听课评课,优质课比赛,健全学校、行业、企业等共同参与的质量评价、反馈与改进机制;完善同行专家评议机制,注重个人评价与团队评价相结合;建立动态化、常态化、滚动式评价模式,及时宣传表彰、督促整改。

        3.完善教学质量控制过程。对思政课教学过程实施“一听-二评-三查”的控制过程。“一听”即“听课”。

        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经常性不定期地深入课堂,随机听课,了解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掌握学校落实思政新课标的情况,同时观察师生的精神状态、教学氛围和课堂教学环境,并做好观察和记录,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督促加以改进。

        “二评”即“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和“教学工作评估”。

        开展以监测教学质量为重点的“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工作,形成制度,开展人人“上好一堂课”活动。从教学规范、课程标准、教材、教学手段、教学改革、教学效果、教师评价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评估检查。

        开展以监测教师教学创新工作为重点的“教学工作评估”。定期就各教师教学创新工作进行全面评估,主要包括:思政课资源丰富、教学教法改革、队伍建设、德育基地建设等。

        “三查”即开学初教学督查、期中教学督查和期末质量督查与巡查。

        以检测新学期教学准备工作和教学秩序为重点的开学初的教学督查,是指在开学第一天,全体校领导及干部深入各专业、各班级,进入课堂听课,全面了解一线教学情况,汇总信息,掌握情况。

        以监测教学过程为重点的期中教学督查,是指每学期在学期中,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不定期深入教室、教师、学生之中,通过检查教学档案资料,采集教学信息,了解教学过程,发现问题,提出建议,为改进思政课教师教学创新效果提供科学依据。

        4.完善学生德育评价办法。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知行合一,坚决改变用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做法,创新德智体美劳过程性评价办法,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切实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根据学生不同阶段身心特点,科学设计各级各类教育德育目标要求,引导学生养成良好思想道德、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传承红色基因,增强“四个自信”,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通过信息化等手段,探索学生、家长、教师以及社区等参与评价的有效方式,客观记录学生品行的日常表现和突出表现,特别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况,将其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

        四、成果应用

        (一)成果推广方案

        1.工作目标

        每年推广一批优秀德育成果,同时借鉴其他专业先进成果,进一步丰富本团队的做法;开展“异地创新”,积极与兄弟院校开展交流推广和完善创新,提升思政课教育教学水平,逐步实现思政课创新成果的再应用、再创造,从而提高学校整体教学团队创新水平,实现教学质量的提质增效。

        2.组织机构

        成立思政课教学成果推广领导小组,负责成果推广的领导、组织、协调和管理概工作,制订相关的保障制度和政策,保证推广范围和改进。

        3.实施步骤

        为了保证成果推广达到预期目的,结合学校实际,确定项目推广周期。

        (1)试点推广阶段。确定一个专业重点推广,探索总结出具体方法和经验,完善原有创新团队建设方案。同时,向行业专家推广,进行理论性总结和凝练。

        (2)学校内部推广阶段。在学校所有专业推广探索,加强不同专业教师创新团队的交流与研讨,对推广过程、成果、典型事例、问题等进行全方位的反馈、总结、分析,集体讨论,进一步完善提升创新团队建设方案。

        (3)省内外同类院校推广阶段。面向省内外同类院校宣传推广经验做法,对推广取得的成果进行评估、深化推广。

        (二)成果创新、特色、示范性及预期成效

        1.成果创新与特色

        (1)团队成员创新。本团队突破传统的思政专职教师范畴,通过多形式组建了由校内教师、高校教师、行业专家、党校教师、企业导师等6个不同单位部门但同一思政领域研究人员组成的大思政教师教学团队。

        (2)教法创新。实施情景式、体验式等教学法,构建“多维融合”教学模式。积极推动“互联网+思政课”的新模式,代替传统教师一言堂教学。

        (3)形成特色鲜明的德育案例。分工协作,优势互补,培育具有中职特点的课程思政教育案例。发挥职教名师和道德楷模的示范带动作用,打造德育特色案例,提炼一系列可推广的德育典型经验和特色做法。

        2.成果示范性

        (1)培育教学名师和骨干教师。

        (2)形成一批课程思政案例和特色德育工作案例。

        (3)打造一支素质过硬的班主任德育工作队伍。

        3.预期成效

        (1)教师团队成为新常态。传统的师资队伍以专业为核心、以学科分组别,未来将形成基于教学过程、以专业项目为核心的团队小组。

        (2)教学方法供有关专业借鉴。课堂的照本宣科式、填鸭式教学将被改变,体验式、情景式、互动式等教学方法将成为课堂教学常规方法。

        (3)德育队伍素质明显提高。以思政课团队建设引领班主任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研究新情况,提高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激发班主任的工作热情,更好地为学校德育服务。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1.成立由校长任组长,副校长,党办、校办、团委、德育处、教务处、后勤处等处室负责人为成员,专业主任、教研组长等协同参与,组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项目的整体规划、经费筹措、资源配置和重大问题决策;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思政课教学研究中心,明确责任主体、职责权限和任务要求,做到“全校一盘棋”。

        2.加强制度设计与完善,将思想政治课教师教学团队建设纳入学校2021年工作要点、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和承接的“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任务之一,强化顶层设计,重点研究制定课程思政的政策措施,明确了团队建设的总体目标、师资配备规划。

        (二)制度保障

        1.实施项目负责人制度。由项目负责人全面负责建设项目的计划、组织和实施工作,深刻理解并执行相关政策,及时发布建设信息,与各方配合、协调、沟通。

        2.考核激励。把教师思政教学改革情况和效果作为教师岗位聘用、评优评先、选拔培训的重要依据,将评价结果与教师个人考核挂钩,作为资源配置的依据。

        3.实施以能力提升为主题的“青蓝工程”。建立健全思政课教师职前培养、入职培训和在职研修体系,保障思政课教师团队的团队结构科学合理。

        4.实施科研引领计划。团队主持省级以上思政课课题,提高团队教科研能力与创新能力水平。

        (三)条件保障

        1.人员保障。完善兼职教师聘任办法,聘请大学思政教授担任顾问,3名校外思政课优秀教师担任兼职教师,形成由专家引领,专兼结合的思政课教师团队。保证校外及企业外聘教师兼职教师课时补助,提高参与教师队伍建设与教学创新的工作热情。

        2.资源保障。与北京求实职业学校、迁安市委党校、迁安市教研训中心以及合作企业共建共享优质思政课教育资源,共建思政课实践基地和职业能力提升基地。与优芽等企业共建数字教学网络资源,提升团队的教学创新水平。

        3.经费保障。根据创新团队建设需要,学校将思政课程建设纳入学校落实河北120工程建设和承接的提质培优行动计划的重要任务点之一,通过项目的形式对思政课程教师教学团队建设提供经费资助,确保专项建设项目顺利实施。学校整体办学经费充足,软硬件设施齐全,为思政课教师教学创新工作有序推进,提供人、财、物等各项保障。

冶金工程系

2021.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