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自动化仪表及应用专业“双师型”名师工作室按照工作室建设计划,为响应《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要求,为提高师生信息素养,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打造高效课堂,2025年4月1日,工作室成员及自动化工程系部分教师齐聚培训楼206智慧教室,开展智慧教学课例观摩活动,共同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新路径。
智慧教室功能介绍
功能及多媒体教学手段
1.智能教学管理:通过中央控制系统,教师可一键开启或关闭教室的交互式触控平板、窗帘、云桌面计算机等设备。
2.多媒体教学展示:配备86寸交互式触控平板,可展示丰富的教学资源,如 PPT、视频、动画等。支持多屏互动,教师和学生能将自己移动设备上的内容投屏到教室大屏上展示,方便分享学习成果和进行互动交流。
3.录播与直播教学:具备录播功能,可自动录制教师的授课过程,包括教师的讲解、板书、多媒体展示等内容,方便学生课后复习和回顾。
硬件设备
1.教室面积:智慧教室的面积为82.28平米,可容纳36名学生。
2.电脑设备:配备教师用电脑 1 台,用于控制教学设备和展示教学内容。学生采用36套云桌面。
3.其他设备:包括65寸交互式触控平板6块,用于展示教学内容;音响系统 1 套,包括音箱、功放、麦克风,保证声音清晰、传播范围广;录播设备 1 套,包括摄像头、录播主机等,用于录制教学过程;交换机2台和服务器1台;此外,讲台、桌椅等常规教学设备。
单片机控制数码管显示教学过程
数码管显示这节课遵循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实操为主线,理虚一体化”的教学理念,通过 “兴趣引道、操作开路、理论巩固、全面考核”的教学模式,采用了虚拟仿真和信息化教学设计手段。整个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1.双线签到;2. 思政导入;3.复预检测;4. 新知识理论讲解之后学生分组动手实操等。
签到环节中双线签到采用了双检模式,线下班长汇报出勤,线上青岛学生端进行分组签到,使得分组查勤同步化; 复预检测环节中教师利用靑鹿教师端随机挑人功能,随机挑选两名学生上台,通过游戏PK方式对已学知识进行检测,考察学生旧知掌握情况;多元评价环节包括小组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评选出“最佳技能”奖和“最佳团队奖”。最后环节是归纳总结并形成阶梯作业:设置三道不同层次的作业题,与开篇呼应,将知识转换为能力。
教师智慧课例观摩
通过观摩钱小丽老师示范课例《单片机控制数码管显示》,观摩教师提升了四个维度的认识:
①青鹿教师端任务推送,触控白板任务转换的使用;
②智慧互动,运用多屏协作,及时反馈系统,增强师生互动;
③课堂数据采集:课堂数据可视化报告生成。
④熟悉并掌握智慧教室功能,形成教学课改新思路。
集体研讨
课例观摩活动结束后,工作室主持人任立杰召集参与观摩活动的教师进行了交流研讨。
教学助理杜凤新老师表示:钱老师善于研究智慧教室新平台的使用,这种善于钻研的劲头值得我们每一名教师去学习。
工作室核心成员李晓霞老师深有感触地说:升级版的智慧教室的各项功能,确实很先进,对日常教学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尤其是信息化 手段,可以打破传统教学的模式,例如在线签到,5秒钟就能统计完毕,大大节约了课堂时间;例如评价功能,可以将学生课堂参与度可视化;灵敏的触摸屏,完全代替了粉笔的功能,对教师的健康提供了更大的保障。
交流结束前,任立杰老师再次对升级版的智慧教室更多的功能进行了介绍,并鼓励老师们今后要更多的走进智慧教室,充分的熟悉、开发并掌握这些功能,进而提升个人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之中,最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任立杰老师最后从信息化延伸到当下火热的AI,他总结到,AI不会代替教师,但熟练使用AI的教师将会淘汰掉不会使用AI的教师。
后期工作室会开展更多数智化、信息化、和AI相关的研讨活动,掀起智慧教学的热潮,推广智慧教室及AI使用技术,提高师生信息素养、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最终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效果。
供稿:自动化工程系
编辑:杨 静 杨 航
校对:马 骥
责编:凌 凡